期刊信息
Navigation

刊名:大豆科学
主办: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
ISSN:1000-9841
CN:23-1227/S
语言:中文
周期:双月
期刊分类:农作物
期刊热词:
遗传育种·分子生物学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双子叶植物中的应用(3)

来源:大豆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26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:蔷薇科植物有桃、草莓、苹果等,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。据研究,花色苷合成过程中第1个酶是查尔酮合成酶,这种酶在影响桃果

蔷薇科植物有桃、草莓、苹果等,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。据研究,花色苷合成过程中第1个酶是查尔酮合成酶,这种酶在影响桃果皮色泽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。通过TRV载体介导的VIGS技术研究CHS沉默对桃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[51-52]。结果显示,抑制CHS基因降低了桃果皮中槲皮素糖苷和花青素糖苷的含量,可将花色苷代谢途径向绿原酸及其复合物方向转换。证实CHS是能够控制类黄酮代谢方向的物质,并在花色苷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[51-52]。另外,研究者利用TRV介导的VIGS技术,以GFP和PDS为标记基因,在草莓中构建VIGS体系,研究VIGS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草莓[53]。研究发现,利用紫外灯和荧光显微镜可以筛选出GFP沉默的植株,沉默植株的果实和叶片出现光漂白现象,PDS在沉默植株中的表达量明显下降,表明TRV介导的VIGS体系在草莓中成功构建。此外,研究者通过构建TRV-VIGS载体研究澳洲青苹,沉默转录因子MdHB-1基因,分析其对果实乙烯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MdACO1的表达及果实成熟相关指标的影响[54]。结果表明,抑制MdHB-1基因可以降低MdACO1的表达量,延缓果实成熟衰老[54]。

2.4 VIGS技术在葫芦科植物中的应用

葫芦科植物有西葫芦、葫芦、丝瓜、香瓜、西瓜和黄瓜等,在蔬菜和水果中占有重要地位。ALSV是首次报道可用于葫芦科作物构建VIGS的病毒载体[55]。将克隆后的黄瓜叶片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(PDS)基因和SU基因(300 bp)重组到ALSV-RNA2中介于MP和Vp25,构建ALSV-PDS和ALSV-SU2个载体,将载体导入西葫芦、葫芦、丝瓜、香瓜、西瓜和黄瓜等葫芦科植物的子叶。结果表明,导入ALSV-PDS的葫芦科作物均具有光漂白表型,其表型与敲除PDS基因相似,说明导入ALSV-PDS载体的植物内源PDS基因已被沉默。并且在葫芦科作物中导入ALSV-SU载体,均会出现黄叶表型,其与SU基因被抑制的表型状况相一致,说明导入ALSV-SU载体可使SU基因沉默[56]。

2.5 VIGS技术在锦葵科植物中的应用

锦葵科植物以富含纤维著称,具有重要经济价值。近年来,在棉花基因功能研究方面VIGS技术已广泛应用。利用VIGS技术可发掘棉花中特异性基因,如与抗逆或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。例如GhCPK基因与黄萎病抗病有关[57],通过构建TRV-VIGS体系,将棉花中GhCPK基因沉默后,发现基因沉默的棉花对黄萎病更加敏感,发病指数更高,表明GhCPK基因可能与棉花黄萎病信号调控途径有关。穆春等[58]利用pTRV-GhCTR1沉默载体侵染棉花,发现侵染植株的GhCTR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,表明VIGS技术可用于研究棉花基因功能。

2.6 VIGS技术在菊科植物中的应用

菊花是重要的园艺观赏花卉,花瓣的生长对花卉的品质有重要作用,因此对与花瓣生长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十分必要。利用金黄色非洲菊品种深圳5号(S5)的舌状花花瓣,以葡糖苷酸酶基因GUS为基础,建立非洲菊花瓣瞬时表达系统。利用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关键转录因子GMYB10基因,以pTRV2为表达载体,将GMYB10连接到载体上,建立非洲菊花瓣的VIGS系统[59],该系统对研究非洲菊花瓣分子发育机制及相关植物具有重要作用。在菊科植物中,报告基因对植物花瓣颜色有影响,选择正确报告基因可有效衡量沉默效果[60]。选择GMYB10作为报告基因,在非洲菊花瓣构建pTRV2-GMYB10载体,利用GMYB10基因编码的MYB类转录因子,促进下游结构基因表达,从而合成花色素苷,进而对花色形成有作用[61-62]。

3 VIGS技术应用于双子叶植物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

VIGS技术与传统鉴定基因的方法相比,具有试验周期短、方法操作简单、成本低、效率高、获得表型快以及高通量等优点,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、抗病抗逆、代谢调控等生理过程。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VIG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例如VIGS技术存在功能敲除不彻底、基因沉默脱靶、持续时间有限、沉默不均一等问题。基因沉默不彻底是VIGS技术的最大问题,对于只需积累极少量转录本就可获得足够蛋白质的基因来说,利用VIGS技术难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。基因沉默不均一,即基因在植株某些部位沉默效率高,某些部位沉默效率低。基因沉默水平在不同植株间也表现出不同效应,有些沉默植株只在局部产生表型,而基因沉默后不产生明显表型[63]。VIGS技术引起的沉默持续时间有限,一般有效沉默期约30 d,之后将出现基因沉默衰减和表型恢复等现象,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,30 d的沉默期明显不够[64]。另外,VIGS技术会导致沉默脱靶,利用相关软件及核酸数据库寻找特异序列,可避免脱靶效应,提高目的基因沉默准确度。在植物体内积累一定量的dsRNA是基因沉默所必须的,当处理一些小量表达基因时,VIGS技术会导致小量表达的基因沉默效果不佳[65]。另外,同时存在相同或相似基因序列时,会同时受到VIGS的干扰,此时将不能明确引起沉默现象具体基因。利用VIGS技术对幼苗或植物局部转导的基因不具有遗传性,不能用于研究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。有效沉默目的基因、优化VIGS体系、提高载体利用效率等,仍是VIGS技术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。通过不断改良与优化VIGS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以上问题,如为了提高载体的沉默效率,利用“Fruit-VIGS”、Gateway、人工miRNA等载体增加VIGS技术的应用范畴[66-70]。通过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以及不断深入解析基因沉默机制,最终可弥补一些VIGS技术方面的不足。例如基因表型不稳定和基因沉默效率低等问题,可通过建立更加高效准确的VIGS技术体系解决。随着 VIGS 机制的深入解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克服VIGS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,建立更为精准和高效的VIGS体系,使其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


文章来源:《大豆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kxzz.cn/qikandaodu/2021/0726/717.html


上一篇:豆科全基因组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
下一篇:西藏自治区豆科药用植物新纪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