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破解基因密码,谁就占领育种制高点
经过调研和分析,团队将下一步的目标锁定为利用“定制化”分子育种,培育高产和耐盐碱大豆。
“结构变异是指基因在染色体空间结构上出现倒位、异位等现象,可能对基因的表达或功能产生影响。”张大健解释说,“准确解析这些结构变异对于显著提高大豆产量、改良大豆品质等农艺性状具有重要意义”。
该成果在《自然—植物》发表后,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孔凡江评价,这一研究不仅解析了大豆进化历程,而且高效准确挖掘了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,为大豆的遗传基础解析、驯化性状调控基因挖掘及大豆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。
“多年生野生大豆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遗传多样性丰富,具有较强的抗逆、抗盐碱、抗虫、耐旱、耐热等特性,是栽培大豆进行性状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。”张大健说。
具体科研中,张大健带领团队人员制定了“两步走”计划:先搞基础研究,识别高产和优质基因;再利用基因资源,实现大豆“定制化”分子育种。
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,驯化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?大部分的基因位点丢失到哪里了?张大健团队的研究目标锁定为解析野生大豆进化历程,破译大豆育种“密码”。
寒来暑往,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自不待说。张大健说,从事大豆育种的那一天起,他就像所有育种人一样,把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当作自己的核心目标,为中国大豆增产,为中国农民增收,是他一直努力的动力。
一粒新种子的出现,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。张大健算了笔账:高产抗逆的大豆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后,预计正常种植条件下,产量能提高10%;而盐碱地种植条件下,大豆产量能提高10-15%。以每亩产120公斤大豆估算,按约30%的未开发盐碱地种植大豆,预计每年收获约18万吨大豆,按每公斤8元计算,可给农民带来约14.4亿元的收入。
文章来源:《大豆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k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27/7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