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后跟随首批国家级名老专家梁怡俊教授、肝病泰斗谢子恒教授、肺病泰斗方和谦教授、消化道疾病专家徐振盛教授、北京“小儿王”宋祚民教授、脾胃病专家危北海教授、肾病专家杨大绮教授等学习。
感谢您的观看,要健康,调体质,加关注私信,加入效哥“体质调养”的队伍中来!今天很多网友都在咨询我这样两个问题,湖北新增的确诊病例突然增多了15111,为什么?很多人说是因为使用了临床诊断病例标准,这又是什么?
首先要解释为什么突然增多?是患病者多了这么多吗?其实并不是的。
在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五版)》中,将湖北省与其他地方的确诊办法做出了区别。
在其他省份,我们仍然按照核酸检测阳性的办法确诊,因为这是“金标准”。
“金标准”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诊断办法,但它一定是最准确的办法。因为只有核酸阳性,我们才能有确凿的证据说找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依据,才能最准确的告诉患者是确诊了。使用核酸检测这样一个“金标准”当然更准确,但是遗憾的是它的检出率仅仅为30%~50%,还要加上试剂的紧缺以及检查的高昂费用,真实的检出率会更低。
在这样一个与斗争的,我们绝不能漏诊掉一个病人,特别是在湖北,医疗资源有限,漏诊和确诊所接受的医疗资源也是不一样的,因此,大量的漏诊后果不敢设想的。于是,专家们提出了“临床诊断”的办法,目前来看,不是一个最准确的诊断办法,但是是目前最佳的一种诊断办法。
什么是临床诊断?在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五版)》中,规定了临床诊断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。
也就是说,临床诊断=疑似病例+影像学特征。
疑似病例容易判断,这个临床诊断的难度就在影像学特征上,这里骨科王医生建议所有的患者都做CT检查,胸片筛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已经没有必要。
在这个时候开始启用临床诊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:随着的发展,医生对新冠病毒肺炎胸部CT的认识不断加深,CT诊断的阳性率也是不断提高。
上图总结了新冠病毒CT的典型影像学表现,这是在不断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。当我们对CT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,也就是初期,核酸检测一定是优于临床诊断的。
案例分享:陈某,男,50。发热4天,T:38.2°C,伴干咳、乏力、胸闷;
流行病史:武汉地区,1.16从武汉乘火车返回,聚集性发病;
CT表现特点:1.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样渗出影,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;
1.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、增大,新发左肺病变。
从病变早期到进展期,像这样一种典型的CT表现的疑似病例患者,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确诊,在以前,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,那么这个病人仍然是疑似病例,这对这个病人是不公平的。
总结:临床诊断不是“金标准”,不是最准确的诊断办法,但是,一定是这个抗战的关键时期针对湖北省最有利的一个办法。而且,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多,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会不断提高。感谢关注,我是骨科王医生。
文章来源:《大豆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k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802.html